分享到:
各县(区)农业农村(农林牧水)局、黄果树旅游区农牧水管理服务中心:
当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呈点多面广、局部危害较重的趋势,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较大,玉米草地贪夜蛾、黏虫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防控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我市当前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强化监测预警。各县(区)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认真调查,密切监测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特点。在做好系统调查的同时,要组织人力开展面上普查,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田间防治。
二、做好病虫害应急防控工作。各县(区)要做好病虫害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病虫害的物资保障能力,针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要及时有效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不出现大面积病虫灾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各县(区)要管好用好中央资金、省级资金等,专项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同时,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各县(区)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病虫害,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到位。
四、强化宣传培训。借助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粮食作物病虫害宣传培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做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通过防控示范,带动群防群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附件:当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3年6月30日
附件
当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当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呈点多面广、局部危害较重的趋势,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较大,玉米草地贪夜蛾、黏虫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防控形势严峻。为做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制定如下防治要点。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水稻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主要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秆潜蝇和稻瘟病、稻水象甲、稻曲病等,具体如下:
1.稻飞虱: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白背飞虱偏重发生,主害代为第三代、第四代,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褐飞虱中等发生,呈插花性危害,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
2.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以第四代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
3.稻秆蝇:中等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4.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优质稻及感病品种种植区偏重发生的风险高,其中:叶瘟发病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穗瘟发病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5.稻水象甲:中等至偏重发生,市中部地区发生重,东部地区扩散风险高,主要危害期为6月中下旬。
6.螟虫:中等发生,危害盛期在分蘖至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
7.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病盛期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
8.其他病虫:纹枯病、恶苗病、稻蓟马等。
(二)防治建议
1.稻飞虱:坚持“压前控后”原则,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喷雾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等药剂。
2.稻纵卷叶螟:坚持抓“达标用药”原则,对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施药控害。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可选用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化学农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甲维盐、甲维·茚虫威、氯虫·噻虫嗪等。
3.稻秆蝇:成虫盛发期、卵盛孵期防治,可选用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等。
4.稻瘟病: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现叶瘟急性病斑时挑治叶瘟,叶面喷施可选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生物农药控制病害扩展;水稻后期采用“二喷”技术、叶面喷施可选择10%丙硫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
5.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幼虫期、秧田返栽田重点防控。毒土撒施:0.5%噻虫胺颗粒剂2—3公斤,或1%氯虫·噻虫胺1公斤与一定量干细沙土拌匀,均匀撒施水田进行防治。药剂喷雾:可选用醚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哒螨灵等。
二、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当前我市玉米病虫害中等发生,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地老虎、锈病、大小斑病等,具体如下:
1.玉米螟:中等发生,中晚栽玉米重于早玉米,主害代为第一代,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2.草地贪夜蛾:中等至偏重发生,早玉米重于中晚栽玉米,鲜食玉米重于籽粒玉米,高粱、薏苡、生姜、花生、牧草等存在受害风险。
3.地老虎:中等发生。
4.锈病:中等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
5.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两者混合发生,前期以小斑病为主,后期以大斑病为主,危害盛期在7月至8月上旬。
6.黏虫:中等至偏重发生,以第二代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为害玉米,局部地区在水稻、高粱、牧草上将造成危害。
7.其他病虫:大螟、纹枯病等。
(二)防治建议
1.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蛀食性害虫:针对鲜食玉米或低密度虫口区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可选用四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化学药剂。
2.黏虫:幼虫可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进行防治。
3.地老虎:(1)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15毫升或5%氯氰菊酯乳油7.5—10克或20%氰戊菊酯乳油3.6-5毫升兑水30—45公斤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在幼虫低龄时进行喷雾,主要喷茎基部。白天若害虫钻入地下可用药液直接喷雾土壤,让药液渗入土中。(2)亩用0.2%联苯菊酯颗粒剂3000—5000克兑细土40公斤均匀拌药,种植前,撒施于沟中或穴中,然后用耙子将沟中或穴中的药与土混匀,最后移植玉米。施药后须浇水,保持一定的土壤墒情以利于有效成分的释放。(3)亩用4%二嗪磷颗粒剂1200—1500克在作物行侧开沟施药或撒施,然后覆土。施药时勿将药剂洒到作物叶面上。
三、大豆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建议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大豆病虫害中等发生,主要有蚜虫、大豆卷叶螟、病毒病等,具体如下:
1.蚜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2.大豆卷叶螟:中等发生。
3.病毒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其他病虫害:如锈病、灰斑病等。
(二)防治建议
1.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烷醇·硫酸铜+氨基寡糖素。
2.蚜虫:可选用联苯菊酯、抗蚜威、 吡虫啉等。
3.大豆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