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做好当前蜂糖李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
目前我市蜂糖李种植主要集中在镇宁、关岭、紫云自治县的低热河谷区,蜂糖李病虫害常年主要以实蝇、蚧壳虫、红蜘蛛、褐腐病等为主。据镇宁植保站监测:红蜘蛛已在该县蜂糖李产区普遍发生,发生程度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蚧壳虫幼虫的发生时间较去年有所推迟,且发生趋势较去年同期偏重。由于近期高温干旱气候及局部冰雹的影响,将有利于虫害的发生及繁殖,蜂糖李主产区要做好蜂糖李病虫害监测力度,发挥好虫情监测仪作用,有效提升我市病虫害监测预报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各县(区)要积极做好蜂糖李病虫害防控,压低病虫源基数,为今年蜂糖李稳产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确保蜂糖李产业的绿色高效持续健康发展。现将蜂糖李当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实蝇:以幼虫取食果瓤,形成蛆果,造成腐烂,引起果实早期脱落,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成熟期果实受害率为10%以上,高的达到30%以上。防治方法:一是各县区植保站要在蜂糖李主产区加强实蝇成虫的监测,出现高峰期时要及时发出情报指导当地果农进行统防统治。二是蜂糖李果实转色期(有月霜)时悬挂实蝇诱虫板,亩挂20-30张;或黄板上喷涂“瓜果实蝇诱粘剂”诱杀实蝇成虫;或用实蝇饵剂每15-20天使用一次,将饵剂涂抹在1.5-2米的树杈上,每亩涂30-50个点,每个点用2ml;或用糖酒醋液(按酒:水:糖:醋:敌百虫=1:2:3:4:0.2比例配制)每亩悬挂5-8瓶,每瓶2两,每隔5天收虫一次,10-15天换一次糖酒醋液,直到7月下旬结束。
2.蚧壳虫:蚧壳虫属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虫体覆蜡质介壳,抗药性强。雄虫有翅能飞,雌虫与幼虫无翅,羽化后终生固定寄生于枝叶果实。雌成虫适温 25-26℃,若虫活动适温 22-28℃,一年多代、繁殖快。群集刺吸汁液,致叶片发黄、枝枯树衰,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其介壳阻碍药剂渗透,常规药难奏效,且雌虫固定、若虫扩散,初期危害隐蔽,一旦发生难清除,是果树主要难治害虫,需抓住若虫期综合防控。防治方法:建议用噻嗪酮,或用螺虫乙酯,或用螺虫噻虫嗪,联苯噻虫胺等任选一种兑水喷雾交替使用。施药适宜时间为早上8.30和下午4.30后防治,避开有露水和高温时段施药,药后4小时内下雨需补施。
3.红蜘蛛:红蜘蛛体型微小,极为擅长隐藏,蔓延繁殖快速。红蜘蛛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初期叶片正面出现密集的黄色或白色小斑点(类似针尖状),背面可见螨虫活动。严重时,斑点连成片,叶片呈黄白色或锈褐色,失去光合能力。受害叶片因水分和营养流失,逐渐卷曲、变脆,边缘焦枯,最终脱落。新梢顶部的嫩叶受害后生长停滞,影响树冠扩展。叶片受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果实因营养不足而变小、畸形,甜度下降。果皮可能出现粗糙或斑点,影响商品价值。若红蜘蛛在花期或幼果期爆发,可能引发大量落花落果,导致减产。长期受害的蜂糖李树体养分流失,抗逆性下降,易受其他病虫害侵袭(如炭疽病、天牛等)。防治方法:建议用40%联苯・乙螨唑、10%阿维・哒螨灵、20%阿维・乙螨唑、1.8%阿维菌素、20%螨死净、73%克螨特、43%联苯肼酯等高效低毒杀螨剂等。每隔7- 10天交替使用上述农药1—2次。喷雾时务必确保叶片正反两面均匀着药,尤其要重点喷施叶背,因为红蜘蛛多聚集在叶背活动。雨后或降温后,红蜘蛛会下树到地面寻找缝隙避寒,此时要对园土、地埂、路边等进行全面喷施,翻开土表石块下的死角缝隙,确保无遗漏,全方位消灭红蜘蛛。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褐腐病:被害幼果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防治方法:建议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水乳剂等防治褐腐病,发病严重的李园可每15天喷1次药,采收前3周停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