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认真贯彻国家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有关部署,进一步挖掘秋冬种油菜潜力和优势,加大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技术的集成推广力度,促进良种良法良机良技融合,提高2023年秋冬种油菜生产的科技支撑和单产水平,制定如下技术要点。
一、科学选择优质良种
集中力量示范推广“两高双低”(高产量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优良油菜品种。在全市稻油轮作区配套育苗移栽技术重点推广油研2020、黔油早1号、黔油早2号、黔油31号、油研早18等早熟品种。具体品种选择确定要根据品种特性、生产实际、前后茬作物衔接等生产因素统筹考虑。
二、因地制宜推广栽种模式
结合各县区耕作条件、种植习惯、土壤墒情和接茬时间等,选择适宜的油菜栽种方式,确保适期播种。
(一)育苗移栽。一是确保适期播种。油菜育苗移栽适宜播期为9月上、中旬。按照苗床与大田1:10比例配置苗床,苗床深沟高厢以降低渍水。二是加强苗床管理。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一般苗床匀苗3次,匀苗原则是“三去三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三是适期适墒移栽。移栽期以五叶一心为宜,翻耕移栽密度5500—8000株/亩,行距40—60厘米,株距16—33厘米;免耕移栽密度可适当加大密度至6000—8000株/亩,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如干旱等不利因素导致移栽推迟的,可在油菜三叶一心期叶面均匀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以降低株高,培育壮苗,避免高脚苗。
(二)轻简化栽培。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适播期内尽量早播、匀播,合理密植,施足底肥,确保一播全苗。根据地块情况,可选用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土、压实等工序的种肥同播机播种,也可选择浅旋耕人工分厢定量直播,亩用种量300—400克,密度在20000—30000株/亩左右,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如因干旱等不利因素导致晚播的,相应增加用种量来以密补迟,亩用种量400—500克。
三、加强关键生育期水肥管理
(一)科学施肥。一是施足基肥。大田油菜直播或移栽前基施复合肥或缓控释肥30—50公斤/亩,同时每亩增施1公斤硼砂或0.5公斤颗粒硼肥。有条件的可增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亩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二是看苗追肥。后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如苗情偏弱,提苗肥每亩追施尿素2.5—5公斤,薹肥每亩追施尿素7—10公斤。初花期可叶面喷施速效硼、磷酸二氢钾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前茬为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旱地油菜,施肥量可以适当降低,以免施肥过多造成贪青晚熟或倒伏。
(二)开沟降渍。油菜收不收,关键看三沟,做好油菜田厢沟、腰沟、围沟配套是获得高产的技术关键,同时要确保外三沟(隔水沟、农排沟、排洚沟)畅通。水田在水稻下弯时提前开沟排水,旱地应结合播前整地做好内三沟配套,厢沟、腰沟、围沟深度分别达到20—25厘米、25—30厘米、30—35厘米,三沟直平通,沟间不通畅处采用人工疏通。在地势较低的田埂处,要开挖深缺口(宽35—40厘米、深40—45厘米)以便排水顺畅。油菜生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期清理“三沟”,保证“三沟”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明水能排、暗水能滤,保持土壤墒情适宜,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油菜早衰。对于已经发生渍害的田块,应在清沟排渍的基础上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
四、强化病虫害防控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抓住重大病虫、重点坝区、关键时期,开展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强化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减量用药,提高防控效果,保障油菜生产和质量安全。重点防控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蚜虫、跳甲、菜青虫及杂草等。在初花期做好“一促四防”,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硼肥和磷酸二氢钾等,开展“一促四防”(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病治虫、防高温逼熟,增加角果数和千粒重,达到增产促收效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时期及用药详见安顺市油菜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五、减损收获
紧紧围绕“降损失”目标,加快普及油菜催枯联合收获技术、分段收获技术,大幅度降低油菜机械化收获损失。各地应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特点、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
(一)联合收获。抗裂荚、抗倒性强、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可在全田85%—90%的油菜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主分支向上收拢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收获前可喷施“立收谷”等催熟剂,收获时油菜秸秆粉碎还田。选择在晴天上午或阴天开展作业,每亩收割时间不少于12分钟。
(二)分段收获。全田80%左右油菜角果呈枇杷黄时,采用割晒机、便携式割禾器或人工割倒,田间就地晾晒5—7天后(遇雨可适当延长晾晒时间),籽粒变成黑色或褐色后用油菜捡拾脱粒机进行捡拾脱粒作业,或人工捡拾后用全喂入油菜联合收割机、油菜脱粒机脱粒。
六、抓好防灾减灾
针对油菜生产可能遭受干旱、渍涝、冻害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预警做好应对措施,同时采取措施减少早薹早花和鸟害等危害。
(一)干旱。充分利用稻田余墒,利用前茬作物秸秆还田,覆盖油菜行间保水保墒。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作用,积极寻找水源,采取机械设施抽水灌溉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沟灌、喷灌、微喷灌及滴灌技术,想方设法灌水补墒,切忌大水漫灌。没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抗旱保水剂(黄腐酸等),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作叶面肥促进油菜正常生长。
(二)渍涝。稻田建议前茬水稻收割前15天要及时排水落干,水稻收获后合理晒田,待土壤湿度合适时,及时整地作厢,加深围沟深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期排查“三沟”保证畅通,保持土壤墒情适宜。已经发生渍涝的田块,及时清沟排渍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
(三)低温冻害。寒流来临之前干旱区域适时灌水防寒避免干冻发生。可用稻草、谷壳等作物秸秆覆盖行间保暖,可减轻寒风直接侵袭,降低冻害。冬至苗偏旺田块,叶面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控旺,防止早薹早花,减轻冻害影响;冬至前后喷施芸薹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油菜抗冻性,防冻促壮。
(四)早薹早花。因干旱、脱肥以及早熟油菜播期偏早等因素,油菜生长出现早薹早花现象,可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因地制宜对长势较好的早薹早花株进行摘薹处理。摘薹一般宜选择晴天进行,摘薹10—15厘米,同时应保留足够的分支,摘薹后及时补施尿素作叶面肥,以促进油菜侧枝的生长,确保油菜产量不降低。
(五)鸟害预防。油菜角果期鸟害呈高发趋势,可通过在田间放置驱鸟器、彩条绳、稻草人等物理措施及喷施驱鸟剂等化学措施预防鸟害,减少损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