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施肥总体原则
一是坚持“增产、节本、环保”相协调。在保障作物产量不降低、效益不下降的前提下,注重环保施肥,尤其是在重点流域和生态敏感区,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要坚持控氮减磷稳钾,实行区域氮施肥总量控制。
二是坚持科学施肥。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坚持氮磷钾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肥料分种类、分时期、分数量配合施用,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三是坚持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牢固树立作物有机营养与矿质营养并重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用养结合、就地消纳、循环利用,加强畜禽粪污等有机肥资源无害化处理与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倡导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
四是坚持科学施肥与土壤改良相结合。根据我市主要耕地土壤存在的障碍因素,有针对性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土、调酸等措施,不断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
五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结合区域特征,科学推广使用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农机和农艺配合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快施肥方式转变。
二、施肥建议
(一)油菜
1.施肥原则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适量减少化肥用量。依据土壤有效硼状况,补充硼肥,每亩施用0.5—1.0公斤/亩硼砂,注意使用合格硼肥,随基肥拌匀施用,或在苔期喷施浓度为0.2%的液体硼肥。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注重施用钙镁磷肥、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或石灰进行改良。
2.施肥时期及比例
氮肥分次施用,氮肥20%—30%作基肥,30%—40%作提苗肥,30%—40%作苔期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总量的60%—70%作基肥,30%—40%作提苗肥。
3.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施氮肥13—15公斤,磷肥4—6公斤,钾肥3—4公斤。
(2)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施氮肥11—13公斤,磷肥4—5公斤,钾肥3—4公斤。
(3)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9—11公斤,磷肥3—5公斤,钾肥2—3公斤。
(二)马铃薯
1.施肥原则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或商品有机肥300公斤左右,适量减少化肥用量。对于硼或锌缺乏的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硫酸锌1—2公斤/亩。
2.施肥时期及比例
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团棵期追肥;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现蕾期追肥(钾肥使用硫酸钾)。
3.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25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9—11公斤,磷肥6—7公斤,钾肥14—16公斤。
(2)产量水平1500—2500公斤/亩,施氮肥7—9公斤,磷肥5—6公斤,钾肥10—14公斤;
(3)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6—8公斤,磷肥4—5公斤,钾肥7—8公斤。
(三)小麦
1.施肥原则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在确保氮磷钾养分平衡的基础上,亩施腐熟农家肥1200公斤左右或商品有机肥350公斤左右,适量减少化肥用量。
2.施肥时期及比例
氮肥50%—60%作为基肥,40%—50%分2次分别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磷、钾肥和有机肥全部作基肥。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利用机械侧深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
3.施肥建议
在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控制化肥使用总量,各区域具体用量根据耕地地力、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其中氮肥推荐用量控制在12公斤/亩以内。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上,亩施氮肥9—12公斤,磷肥4—6公斤,钾肥5—6公斤;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亩施氮肥8—11公斤,磷肥4—6公斤,钾肥5—6公斤;
(3)产量水平200—300公斤/亩,亩施氮肥7—10公斤,磷肥4—6公斤,钾肥4—5公斤。
三、有关要求
(一)本意见中氮磷钾肥用量均为折纯量,在实际生产施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肥料养分实际含量换算成实物量。例如,尿素(N含量为46%);硫酸钾(K2O含量为50%);氯化钾(K2O含量为60%);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16%);复混肥(复合肥)含量15—15—15,表示含量N为15%,P2O5为15%,K2O为15%。
(二)各地要结合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善制定地方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主体科学施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