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张学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安顺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肉牛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牛产业发展概况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4〕13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肉牛产业列为全市“三主三特”农业特色首位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我市立足关岭牛种质资源优势,从品种繁育、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屠宰与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力争到2030年实现肉牛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把安顺市打造成西南地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5上半年,全市持续实施肉牛产业奖补、“28安心养”联农带农、“企业+农户”代养模式、饲草料本土化供应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推进肉牛产业扩群增量。积极引进四川德康、贵州黄牛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殖场、家庭牧场发展。积极推进肉牛屠宰加工,释放屠宰产能,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关岭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关岭牛”品牌建设进程,提升品牌溢价。预计全市牛存栏36.21万头,出栏肉牛7.39万头,牛肉产量1.07万吨;新增肉牛家庭牧场270个,保有量达2042家;建成年产12万吨牛饲料加工厂1个,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1.5万吨;新增人工种草4.13万亩,累计保有面积达15.61万亩;屠宰活牛7600头,已超出了2024的全年水平。
2025上半年,关岭牛存栏21.28万头。其中纯种关岭牛存栏3.86万头(母牛19751头、种公牛515头),杂交关岭牛存栏17.42万头。
二、提案办理与答复
(一)市场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的问题
针对市场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建立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和牛肉价格动态监测体系。开展活牛、牛肉市场监测,定期发布肉牛行情动态,准确传导肉牛产业工作动态、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时出栏上市。2025年,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每周1次的肉牛价格监测;每月收集编制《肉牛行情动态》报送市委、市政府办,同时发至各县区、各有关企业等,截至6月30日,已经发布5期。
二是持续实施肉牛产业奖补、政策保险、“28安心养”联农带农、“企业+农户”代养模式,鼓励养殖主体抱团取暖,引导养殖主体做好养殖饲草料集中采购工作,推进资源共享,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2025年,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1.2亿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对脱贫户、监测户养殖肉牛实施“见犊补母”“购牛补助”等。
三是持续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稳定养殖信心。2025年,争取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支持肉牛养殖主体增加能繁母牛存栏量,对从市外购买母牛或本地饲养母牛并产犊的,按照1000—1500元/头的标准给予补贴。已争取到中央肉牛增量提质行动(南方省份种草养牛)项目在关岭实施。
(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针对养殖成本居高不下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提高饲草料本地化供给水平,节约饲草料成本。培育秸秆饲料化利用收贮加工主体,就地就近解决当地饲草料供给。争取“粮改饲”“秸秆饲料化利用”等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开展种草养牛和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养牛。利用农闲田、果园隙地、疏林地等土地资源,实施种草养牛。挖掘当地农副产品、刺梨渣等饲料资源,加工牛用饲料,引导企业投资建设饲料生产厂,增加生产线等。2025年,争取到中央粮改饲项目资金793万元,省级秸秆饲料化利用补助项目资金168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对养殖主体、收储加工主体给予补贴。关岭县引进贵州盛世源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牛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厂1个,年产能可达12万吨。
二是提高规范化养殖水平,降本增效。通过龙头企业提供统一品种牛源,业务部门加强培训指导,家庭牧场实施种养结合,推行优质牧草替代精料等,规范养殖。有效解决大部分家庭牧场和小散户养殖的品种不统一、饲喂不科学、管理不规范、产品不一致、效益难保障等问题。
三是创新养殖模式,稳定收益。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场户、家庭牧场紧密合作,盘活闲置资产,推行成熟的母牛、肉牛代养模式,订单养殖回购模式等,解决中小养殖场户资金、技术不足,龙头企业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盘活闲置资产,稳定中小养殖场户收益,降低龙头企业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肉牛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针对肉牛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面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释放屠宰产能,延伸精深加工链。充分发挥我市肉牛屠宰产能充足,分布集中的优势,打造全省乃至西南地区肉牛屠宰加工区域中心。抓好屠宰场提质扩量,扩大牛肉精细分割产能,开发细分肉牛系列产品,稳定省内外、长三角、大湾区市场供应。加大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条,引进皮革生产、生物制药、预制菜加工等企业进驻,扩展以牛皮、内脏、血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综合产值。2025上半年,全市屠宰活牛7600头,已超出了2024年的全年水平。另外,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关岭屠宰场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牛肉的热分割线、冷分割线、中温分割线和高端产品分割线。目前,日屠宰活牛15头,分割加工牛肉1.4吨。
二是以品种保品质,品质创品牌,品牌提价值,促进三产大力发展。在“关岭牛”公共品牌加持下,充分发挥“关岭牛”牛肉品质优势,打造冷鲜牛肉知名品牌和特色牛肉餐饮店品牌。加强冷链物流的设施配置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冷链物流效能,提升牛肉及其产品的流通顺畅度。2024年,安顺众鑫牛源公司与上海锦江合作,冷鲜牛肉切片后每公斤牛肉价格提高至75元,促进“卖活牛”向“卖牛肉”转变。目前,全市牛肉精深加工企业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占全省18家省级龙头企业的27.78%。
(四)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问题
针对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持续创新推出“28安心养”联农带农模式。自2024年初,全市创新推出肉牛“28安心养”,参照按揭贷款购房方式,为参与养殖户解决了80%养牛贷款,同时还解决了牛源紧、质量差、技术匮乏、卖牛难等诸多问题。模式通过搭建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平台,实行订单养殖、保价回收等,让养殖户对后期销售再无忧虑。模式推动政府、银行、企业、养殖户等多方合作机制,优化了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肉牛产业的专项贷款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资金获取的便利性。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安顺市分行出台了《建行安顺市分行肉牛产业金融服务方案》,以“裕农快贷”“县域振兴贷”“山地农业贷”等金融产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其中“裕农快贷”针对“十头户”,主要为信用贷款,额度10万元以内,期限三年;“山地农业贷”针对家庭牧场,为活牛抵押贷款,额度100万元以内,期限三年;“县域振兴贷”针对“百头场”,为活牛抵押贷款,额度100万元以内。
三是强化金融知识培训,提升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市、县农广校的作用,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机会,增加金融、保险培训内容,邀请专家老师授课,增强肉牛养殖户信用意识、投保意识和履约意识,促进金融、保险等的支持与肉牛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提升融资能力,利于满足养殖生产、扩大规模、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资金需要,促进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下一步的打算
在此,感谢您的高度关注和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将紧紧围绕年度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养殖增量。聚焦保种场开展纯种筛选、提纯与繁殖,为2026年申报国家级保护场夯实基础,开展关岭牛为母本开展二元杂交育种,培育适应市场的优良品系,进一步落实“见犊补母”“购牛补贴”等政策,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
二是持续提升饲草料保障能力。完成全年全市种植饲草6万亩,优质饲草比例达80%以上。以西秀区、平坝区为重点建设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力争全年秸秆饲料化利用超28万吨。支持养殖企业开展酒糟、刺梨渣等特色饲料原料的饲料化利用试点研究,提高饲草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
三是进一步深化规范养殖行动。积极发展家庭牧场推广自繁自养及种养结合模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创新推广“28安心养”和“企业+农户”代养,完善抵押贷款、政策保险、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规范“牛超市”运营,加强圈舍改造、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技术培训等,支持帮助申报标准化示范场、省级(家级)核心保种(育种)场等。
四是着力突破屠宰加工瓶颈。充分激发全市现有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引导肉牛屠宰向沪昆高速公路产业带集中,严格检疫监管并打击私屠滥宰,打造区域中心,实现全年屠宰量突破1万头目标;鼓励企业加强生鲜牛肉精细分割能力建设,补齐细分能力不足短板,提高牛肉产品研发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是强化推进品牌市场建设。以“关岭黄牛”成功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关岭牛投集团“小牛奇遇记”品牌荣获2024年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为契机,向省级争取继续支持关岭牛纳入“村超”“村BA”文体活动等平台宣传,不断提升知名度。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夯实“关岭牛”公共品牌基础。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牛肉系列产品,培育企业品牌。加强营销人才、牛经纪人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关岭牛及其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溢价,带动全市牛肉及产品(副产品)销售上台阶。
2025年7月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