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24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6-27 16:59      

民革安顺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镇宁小黄姜产业集群园推动小黄姜产业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小黄姜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立足我市小黄姜产业优势与短板,提出的集约化建设、企业联合体培育、品牌体系升级等建议精准务实,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产业基础与核心优势

我市小黄姜产业深度契合“选准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个品牌”的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核心优势突出:  

1.规模领跑全省: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30亿元,占全省产能40%,覆盖农户10万人。  

2.技术体系成熟:培育专业村12个、合作社43家,形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3.区位辐射力强:依托沪昆线、贵广线,24小时直达粤港澳、长三角主销区,物流成本低15%。  

二、集群项目建设进展

结合正在实施的《贵州高原夏秋蔬菜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集群项目”)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98.4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255.76万元,项目由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成效显著:  

(一)加工与冷链短板加速补齐

1.加工能力跃升,建成速食泡姜生产线(购置清洗分拣、杀菌包装等设备32台套);新增生姜固体饮料生产线(超微粉碎机、微波干燥设备等9台套);年加工能力从5000吨增至1.8万吨。  

2.冷链仓储扩容,新建2800m³高温冷藏库,改造1800m³智能化冷库;冷链总容量达4600m³,覆盖产能15%。

(二)标准化与科技支撑强化

1.基地建设,建成1470亩核心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覆盖100%);推广节水喷灌系统1110米、智能喷头250个,亩均节本800元。  

2.科研突破,配套检测研发设备22台(冷冻干燥机、分光光度计等),申请深加工专利3以上,开发泡姜、姜茶等8类产品。  

三、针对提案建议的推进举措

(一)集约化平台建设

1.规划定位: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在镇宁建设集收储(15万吨)、加工(10万吨)、交易于一体的核心枢纽。  

2.项目衔接:以集群项目为基础,2025年启动二期工程,整合资金建设:智能收储中心(含气调库、分拣线),精深加工区(姜精油提取、预制菜生产线)。  

(二)企业联合体构建:产业联盟实质化运作

1.联盟升级:以黔棠姜公司为龙头,整合30以上合作社成立镇宁县小黄姜产业协会,实现:统一品牌运营(“镇宁小黄姜”地理标志授权全覆盖),集中订单收储。

2.政策扶持:争取2025年夏秋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对企业+合作社模式给予设备补贴及种植提质补助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1.加工升级深加工占比提升,新建姜精油萃取线,开发药食同源产品。

2.冷链覆盖,主产区冷链覆盖,申报农业农村部项目资金,新增库容。

3.品牌营销,全国市场占有率提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直营中心,签约各大连锁超市。

4.利益联结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推广“保底收购+二次分红”订单模式。         

你们提出的建议是破解产业“大而不强”症结的关键良方。下一步,我局将以集群产业建设为引擎,全力打造全小黄姜产业高地。恳请继续监督指导!

      

2025年6月2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