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九三学社安顺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安顺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安顺市市、县(区)设立有独立的农机机构,是全省唯一有独立农机机构的市(州),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承担农机管理职能,负责本区域农机化工作。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有关涉农政策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培育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加快农机行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了基层大量的农机服务、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在推动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50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5个,市、县相继成立了农机行业协会。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为确保此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市农机中心及时召开会议,针对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委员提案“关于安顺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提案”,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专班,明确具体承办责任科室,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按照要求逐步推进。
(二)加强沟通联系,提高办理工作质量。为确保办理工作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2024年3月22日,收到《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政协安顺市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安顺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提案”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农机中心承办。4月17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建议、提案办理安排部署会议,会后,及时与九三学社沟通对接,并发了感谢信。5月28日,市农机中心召开提案办理专题会议,要求承办科室要加强对接沟通,高质量按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并及时提交提案答复情况。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1.加强农机示范点建设,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今年安排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7.2万亩,已完成机械化育秧124.6万盘,已完成机插秧面积6.3万亩;全市共安排水稻、玉米、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2个,已开展建设16个;争取省本级试验示范项目2个,其中普定玉米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25万元,西秀区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30万元,平坝区无人农场建设项目(项目资金50万元)已完成建设;召开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收减损现场培训会3次;在平坝区开展机械化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减肥增效,推广面积达3500亩。在普定县、紫云自治县推广北斗直线辅助5套用于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化播种,大大降低作业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
2.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加强沟通和对接,积极争取各类农机方面政策资金项目。一是贯彻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安排安顺市第一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256万元,今年以来,市农机中心加强宣传和引导,严格购机补贴工作程序,强化各项工作措施,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公司等服务组织倾斜,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综合实力。二是组织各县(区)抓好项目谋划。引导各县(区)积极争取有关财政涉农资金,组织各县(区)谋划好各类项目清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县农机部门积极谋划2024年农机项目。市级谋划SPV项目2个,项目资金1500万元,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对接,市级SPV项目没有启动;中央衔接资金方面县级谋划2个,关岭县项目资金15万元、紫云自治县项目资金150万元已审批,文件已下发。东西部协作资金方面县级谋划农机项目6个,项目资金1910万元,其中西秀区200万元、镇宁自治县220元、普定县80万元,全市安排农机项目中央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共计665万元。涉及西秀区、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区)等,目前各县(区)正在进行项目评审,并按要求组织实施。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购置农业机械装备,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综合实力。
3.加强农机技术人才培训。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好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源,着力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维修培训,2023年各县(区)通过各类培训达270人以上。2024年市农机中心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局(农广校),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政策,拟申办二期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维修培训班,培训人数80人,针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公司等相关人员,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农机技术培训,逐步提高我市农机手操作能力,缓解技术人员缺乏问题。
4.拓宽服务领域,推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公司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模式,推动机耕、机械化育秧、机播(机插)、机械化植保、机收及烘干加工等全程机械化服务,2024年推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作为市、县农机改革试点,拟于今年6月底前建设完成。及时督导调度各县(区)抓好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机应急救灾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目前,各县(区)明确了依托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服务组织,按照方案正有序推进中,其中,普定县已完成建设,并于5月30日进行挂牌,平坝区于6月4日建设完成并挂牌,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共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拟在6月底前建设完成并挂牌,其他县(区)正在统筹推进中。从5月30日起,实行月调度,计划11月底前市及6个建制县(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部建设完成。
5.加强工作调研,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组织各县(区)针对合作社制度建设、运行情况等加强调研和指导,督促合作社建设和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2024年年底推荐申报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今年2月,为进一步摸清农机服务组织情况,市农机中心认真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情况调研,经统计调查,全市150个服务组织(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65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428台(套)。其中,合作社35个运行良好,占53.8%;其他服务公司及服务队(点)运行良好或一般。2024年全市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面积拟达到120万亩次,截至5月份,完成社会化作业服务面积46.77万亩次,占比39%。
6.加强政策拉动,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要求以及市农机中心安排部署,积极抓好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需求发放,2024年4月共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49张,督导各县(区)及时录入系统和登记管理,确保跨区作业机械免费通行,不误农时。引导各县(区)农机中心积极协调对接当地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推行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机械加油时享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开展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平坝区君合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为例,集中田块,统一管理,农户将上一年种植水稻的熟田托付给公司种植,农户每亩年付650元托管费,公司按亩1000斤出田谷给农户。公司也可按每斤1.8元现金保价回收。由公司全程代种植的,收割时亩交给农户200斤出田谷。
7.加强农机信息建设。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加强贵州省“智慧农机云”平台运用宣传,通过下基层调研宣传,促使县(区)乡镇农业农机部门、农机服务组织对“智慧农机云”信息平台的知晓率。通过宣传国家购机补贴手机APP运用宣传,增加了广大农民运用手机办理购机补贴程序的运用程度,提高了购机补贴资金的使用率。在重要农时季节,通过电视、报纸和融媒体宣传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作业条件整体较差,土地“宜机化”率偏低。我市现有耕地中多以梯田、梯土和坡耕地为主,田埂多、坡度大,人均占有土地少,耕地零碎、不规则、呈条块状,宜机化程度不高,大中型机械作业时受田地不规则限制,影响作业进度。农民流转意愿低,造成作业土地不连片,降低了机械效率,机械作业成本高且容易损害机具。
(二)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市农业机械装备体现在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耕作、育插秧、植保、收获、烘干及加工环节。在茶叶管理、采收和制作加工机械化设施比较完全,但在其他特色产业机械化利用较薄弱,例如金刺梨、食用菌和中药材等机械化服务方面;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方面近年来加大推广运用力度,机械装备逐步增强,水产养殖方面机械化运用比较欠缺。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发展。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运行不够明显。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因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同时需考虑运行管理、农机操作技术人员缺乏、机具设备维护、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运营成本支出,基于以上原因,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服务公司等服务组织在开展社会化服务时,运行不是很好。
(四)农机化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因农机服务组织主要是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农村经营主体,自身实力差,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和机械装备能力较弱,近几年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及相关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因一部分服务组织内生动力不足、管理理念和主动创新、服务意识较差,运行较困难,下一步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合作社服务能力,推动运行不好的服务组织积极主动发展,形成良好运行管理体系。
五、下步打算
(一)优化农机扶持政策。加强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广手机APP购机补贴办理程序,提高购机补贴资金使用率和兑付率。加强请示汇报,通过争取省级有关资金、整合本地有关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农机服务组织机械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机械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组织装备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创新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创新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主动作为。一是通过加强与当地镇政府、村委沟通和协调,结合当地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服务实际,推动与农户签订订单式作业服务,推行全托管和半托管全程机械化服务(含机械化育苗、耕、种、管、收、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使用效率。二是拓宽服务范围和领域。农机服务组织除了立足自己基地和当地农机作业服务需要外,要扩大服务范围,向周边县(区)、其他市州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同时拓宽机械化作业服务的领域。
(三)加强农机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农机服务组织注重人才引进,一是积极引进合作社先进管理人才,从当地退伍军人、立足农村发展的大学生及从事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吸纳为管理人员,增强服务组织管理、运营和服务的先进意识。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运用好当地在家待业的农村青年,加强这部分人员的农业机械操作培训,积极培育一批有先进管理经验、懂操作、懂维修的运行和服务团队,推动合作社壮大和发展。
(四)加强设施用地沟通和协调。加强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农机服务组织设施用地有关政策,完善好农机服务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恳请省农业农村厅从省级层面给予呼吁或出台相关倾斜政策。
(五)创新服务组织建设模式。积极推行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以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维修及零配件供给、烘干服务、农资配送、人员培训、安全应急保障服务及农产品展示等方式创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模式,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健康有效发展。
2024年6月1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