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近年来推进农业现代化成效综述
安顺市近年来推进农业现代化成效综述
近年来,我市围绕省“十三五”确定的黔中都市现代农业区发展定位,以境内公路沿线、坝区、农业园区、风景名胜区“一线三区”为主战场,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金刺梨、食用菌、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九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动打造中国南方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全省食用菌重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全省大健康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示范区,初步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亿元,比2017年228亿元增加107亿元,年均增速10.1%(未扣除物价因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2元,比2017年8956元增加4106元,年均增速1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7%以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种植业比重达75%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25%以上,三项占比均排位全省前列。工作成效及亮点体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独有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黄牛、紫云红芯薯“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主要农畜产品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预计蔬菜产量450万吨、食用菌23万吨、茶叶2.3万吨、水果80万吨、中药材53.5万吨及肉蛋类总产23.9万吨、水产品3.6万吨,分别较2017年增长57.9%、142.11%、109.1%、23.1%、46.17%、32.8%、61.43%。
二是山地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1个国家级、1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6个农业产业强镇、1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申报各类农畜地理标志产品25个,绿色食品认证2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0个。打响了南山婆、牛来香、聚福菌、瀑布、榕昕等名优品牌,“一荤一素一饮品”(关岭牛、韭黄、金刺梨饮品)成为全省“网红”,樱桃、红芯薯、山药、茶叶、小黄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安顺农业“靓丽名片”。
三是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7%。累计建成5个国家级、84个省级、29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53个家庭农场;132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建成850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西秀浪塘、普定秀水、平坝小河湾、镇宁高荡、关岭木城、紫云羊场、黄果树石头寨等已成为安顺农旅一体化发展新典范。建成679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4393个网络店铺,农特产品电商及物流配送体系基本成型。
四是农业生产生态持续提升。全市基本形成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服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率达94.54%,各项农业适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配套、巩固和提高。示范推广昆虫性诱、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物理诱杀、无人机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高标准农田80.19万亩、新增耕地4.3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率95.35%,在全省排位第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户用厕所16.59万户。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1%。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退捕。深入开展宜居乡村创建,重点抓好“四清两改四严禁”,形成了“一村美”到“村村美”的靓丽画面。
五是农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首创的“兵支书”“塘约经验”“大坝模式”经验典型在全国全省叫响推开,“兵支书”“塘约经验”经验得到中央、省领导高度肯定;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分别得到省委副书记蓝绍敏、副省长谭炯同志批示肯定;“大坝模式”“一村一公司”“两转一包”“产业村长”“田长制”等典型经验得到全省推广。“三权”促“三变”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市8个县区826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试点覆盖率达82.4%。预计2021年底试点覆盖率达85%以上。陆续引进成都大农科技有限公司、山久长青公司、四川德康、广州艾米、广州越秀等实力企业到安投资,2021年全市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43个,到位资金82.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1.76%。实施农业现代化项目238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32个农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争取到5个农业现代化发展基金项目,获批基金5.69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按照“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数智化、全球化、融合化”的工作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22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重点是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七化”水平:集中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农产品“高端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机农艺、水利灌溉水平,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狠抓“两品一标”生产,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加快实现农业全程“绿色化”;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领域的应用,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数智化”;强化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及落地投产,抓大项目、促大发展,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稳步提高9大产业占全省比重,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加工和对外贸易,提升我市农产品外销份额,逐步实现农产品贸易“全球化”;深入推进农工、农旅、农服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更高层次“接二连三”,对标对表加快“融合化”。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2月23日
相关信息
-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安顺市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年推进计划》的通知 2024-08-21
-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度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学法计划》的通知 2024-08-21
- 关于印发安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8-04-26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2027年立法规划的通知(黔府办发〔2023〕12号) 2023-07-07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2022-12-19